勵志文章
話說有天,小兒利用WhatsApp向筆者發了一個短訊:「爸爸,你今天晚上一定要八點回到家中。」由於筆者這個星期比較繁忙,所以回家日子不多,既然孩子作出這要求,我也欣然答應。那天晚上,筆者工作如常般繁忙,但為了遵守對孩子的承諾,於是乘坐的士回家。幸好,最後距離八點還有兩分鐘,筆者踏進家門,馬上擁抱着孩子說:「你看,爸爸真的能夠在八點前回來。」小孩子當然十分開心,馬上向我報以一個手指公手勢,當然還有一個真摯的笑容。
由於過往幾天筆者沒有跟小孩子溫習,那天晚上筆者就決定把握時間,和小兒溫習默書。誰知,小兒在書寫期間表現不太認真,字體寫得東歪西倒,這時候筆者跟孩子說:「我的兒呀,爸爸難得今天提早回家和你溫習,為什麼你不能夠認真一點呢?而且,昨天你叫爸爸八時回來,爸爸信守承諾,為什麼你就不能夠認真一點溫習呢?」說實話,當時筆者並不是以責難的語氣指責兒子,而是抱着講道理態度和小兒分析。這時候,小兒跟筆者說了一段讓我感到十分慚愧的說話。
「爸爸,你知道我其實不是希望你八點前回來嗎?你知道我前幾天上學有點不愉快,前天甚至在放學時差點哭了出來,因為這幾天我都看不到你,我以為爸爸不見了。」小孩子說話讓筆者不勝慚愧,原來小孩子那天WhatsApp 筆者,並不是希望爸爸在某個時間之前回到家中,而是害怕爸爸今天晚上也不回來。當然,他也希望爸爸能夠早一點回來。由於多日不見,小孩子希望多一點時間和爸爸互動,不希望只是溫習功課。相反,筆者回到家中馬上就是墜入了成績為上的香港教育制度。為了確保孩子能夠掌握知識而忽略了跟他寶貴的互動時間。小孩子的一段說話警醒了筆者,有時候小朋友想要的東西十分簡單,就是大人的陪同和享受一起的歡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