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章】邱吉爾談一戰:勇敢的小伙子比利時 

529

邱吉爾談一戰

在戰爭期間,位處於強國之間的小國在戰爭中的處境往往十分可憐,他們處於兩邊敵對勢力中間,無論向那一方討好,也必定會得罪另一方。因此,歷史上不少這樣處境的國家都會表明自己是中立的,也就是希望在強國互相對戰期間,自己能夠秉承中立態度,不參與兩國之間的紛爭,從而為自己獲得和平生存下去的機會。可惜,世事位往不會如理想般發展,尤其是在敵我分明年代,強大方總希望將最多的人拉攏到自己身邊。一戰時,比利時位處德國和法國中間,為免捲入戰爭,一直以中立國自居,但從國家立場來說,比利時比較傾向和協約國(即英、法)關係密切。 

英國也知道比利時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如果比利時落入德國手上,德國就能夠利用沿海城市作為日後攻擊英國本土的跳板。邱吉爾及當時英國政府都認為確保比利時不要落入德國手上是頭等重要的。1914年9月開始,由於德國在馬恩河戰役中戰敗,德國向比利時發動泄憤式攻擊,比利時是一個國土面積細小的國家,市民又怎能和德國對抗呢?當時,德國主要的攻擊目標是安特衛普,這是比利時的第二大城市,這個城市在軍事上十分重要。正當德國入侵比利時的時候,邱吉爾正出發前往法國敦刻爾克進行視察。在10月2日,邱吉爾收到來自比利時政府發出的電報,寫着:「比利時政府已經決定明天從安特衛普撤離,這個決定是由比利時國王和最高戰事委員會一起作出的決定。比利時國王會跟軍隊一起撤退,我們希望能夠繼續保持兵力守衛海岸線。比利時希望能夠繼續和協約國一起同心作戰。」 

比利時國王從安特衛普撤退的消息對於邱吉爾來說是震撼的,如果連國王都撤退,城內必定會軍心鬆散,甚至崩潰,這無疑會加速德國進佔安特衛普的速度。如上文提到,如果安特衛普落入德國手上,對於協約國防衛工作會構成重大威脅。於是,英國政府經過內部討論,決定採用調派軍隊支援比利時抵抗德國的方法,希望比利時國王及戰時委員會能夠改變從安特衛普撤退的決定。同時,英國政府決定派出正在法國進行視察的邱吉爾前往安特衛普進行視察,和當局一起找出抗敵良方。比利時國土雖小,但軍民上下一心,對於入侵他們的德國有強烈反感,他們不願意投降,於是當他們得知英國將會派出軍隊協助的時候,他們暫緩撤出計劃。比利時當時抵抗德國入侵的決心十分高漲,他們在國際眾目睽睽下發揮無比的戰意,因此被稱為戰爭中的英勇小頑童。 

有趣的是,邱吉爾來到比利時安特衛普後,除了觀察當地軍事佈防以及和當地官員進行交流,鼓勵他們奮勇抗敵外,邱吉爾更加親身參與這場戰爭,走上前線。有時候,努力未必一定得到我們想要的回報,比利時雖然鬥志高漲,加上英軍配合,但面對德國潮水式進攻,安特衛普最終還是失守了。但比利時在戰爭中英勇表現已經獲得了協約國其他成員國的敬重。回望歷史,我們除了欣賞比利時人民的勇氣,邱吉爾那種親力親為,親上戰場的態度,也值得我們欣賞的。戰爭爆發時,邱吉爾作為一個文官,他多次來到戰爭前線,不怕危險地指揮軍隊,勇於接受挑戰,不怕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特別一提的是,邱吉爾在這場比利時保衛戰甚至被人評擊,人們認為他的過度參與影響了比利時軍方的表現,但筆者認為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面,無論如何不能滿足所有人的期望。在筆者眼中,在保衛比利時事件中的邱吉爾是勇敢、果斷和有承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