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章】 Uber的黑球、白球、灰球戰略 

257

提起Uber ,對於不少政府來說它總是以「壞學生」形象出現,他的出現就是要顛覆傳統交通運作模式。以往,的士在全世界都是受保護行業,的士有牌價,背後擁有這些的士牌的車主和政客有千絲萬縷關係,因此長期處於受到政府保護狀態。但是,Uber的出現正一步步威脅他們的利益,由於Uber能夠讓普通車主也能夠載客取酬,而且他們的私家車比的士更舒服,服務也比的士更優越,馬上影響了傳統的士行業生計,引起了行業原有持份者強烈反對。 

Uber不是省油的燈,由創立一刻起,它便知道自己必須挑戰法律。在他們眼中,一些法律如果原本就是不公平的,根本就無需遵守,他們是為公義而戰。而且, Uber管理層甚具機動性,往往能夠多管齊下,利用不同策略,包括游說、威迫、甚至欺騙方法讓當地政府接納自己,或者準確點說:「你由於無法消滅我,而被迫和我共存」。2015年,Uber正要進入美國其中一個相對思想開通的城市波特蘭,波特蘭前一年剛好批准同樣是以共享概念創立的Airbnb房屋租賃業務合法經營。因此Uber認為他應該以波特蘭為起點,邁向合法經營之路。 

當Uber 和波特蘭政府聯系的時候,由於的士被高度壟斷,而這些金主和政府有着密不可分關係,所以波特蘭政府對於Uber採取態度甚為強硬。於是, Uber採取了著名的黑波和白波策略,雙管齊下。首先,Uber請到當時著名的政治說客普洛斯充當游說工作,普洛斯和政府關系一向良好,不少人認為奧巴馬當年能夠贏得總統寶座,也是出於普洛斯的功勞。普洛斯客夫利用優美的說話技巧,以及人際網絡希望說服波特蘭政府能夠容許Uber合法經營。但面對利益,政府顯然不會那麼容易讓步,他們告訴普洛斯:「我們不能容忍一些不合法的東西凌駕法律而生存。」顯然, Uber並沒有期望桃普洛斯的游說工作能夠達到很大成果,他們同時採取了黑波策略,明確告訴當局無論支持與否,他們都已經決定正式投入服務。

黑波策略顯然就是跟政府對着幹,毫不退縮,其實這才配合Uber一向的性格。 Uber的公然挑釁自然引起當局強烈反應,當地政府部門在Uber正式投入服務當天,特別安排不同執法人員在城市內假裝叫車顧客,打算當司機接客的時候,馬上將司機逮捕,指控他們沒有持有相關牌照,以及沒有足夠保險情況下接載客人。政府當時想法是:「既然我不能夠阻止Uber 運作,畢竟他們直至現在也沒有違反法律,美國是一個推崇資本主義自由運作的國家,政府阻礙企業發展是不應該的。但我們卻可以對於一些違法司機加以罰款及其他懲罰,好讓司機不願意加入Uber,以挫 Uber銳氣。一場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決鬥看起來已經爆發。有趣的是,Uber開業當天以及其後數年,能夠被政府抓着的Uber司機少之又少,原因不是政府人員偷懶,而是因為Uber一早已經預視到這情況,及早準備,推出了灰波策略。 

這個世界並非「非黑即白」,黑色和白色中間還有灰色,如果黑色代表對抗,白色代表游說,那麼灰色則介乎兩者之間,成為一個濁水區。Uber推出前, Uber已經預視政府必定會利用「放蛇」方式打擊自己,於是他根據大數據計算,偵測到部份用戶為執法人員假扮的帳戶,這些以打擊Uber為工作的執法者,他們使用時必定會有一定模式,例如一天內多次嘗試叫車。當這些用戶被界定為有機會對Uber產生威脅的時候, Uber就會對這些帳戶加以標籤,過程中這些用戶全不知情,當他們叫車時,他們往往會叫到的只是幽靈汽車,也就是說真實世界並沒有這部車輛存在,這樣無論執法人員多麼努力執法,也是徒勞無功,因為他們根本叫不到車子。灰球策略就是讓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不能找到Uber的犯錯機會,在技術面上Uber運作是合法合理的,政府部門並沒有原因阻止。但同時, Uber利用這些標籤帳戶將可疑帳戶停止使用,目的就是讓大部份的實際用戶能夠繼續享用叫車服務。 

當局一 直 被 Uber灰球策略蒙在鼓裏,當他們發現Uber詭計時,他們如夢初醒,但Uber 這時的勢力已經發展到無可替代,甚至變成當地不可或缺的元素,當局只能夠被迫接受和它共存。Uber的成功源於他的活力、不怕挑戰和強權,以及對自己相信東西的執着。作為一間初創公司,他們提出的科技和經營模式是從來沒有的,遇到阻力是必然事,Uber 奇招盡出讓他們在世界各地遍地開花,也讓各地的政府十分頭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