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心理學研究發現,當我們看見別人勇於幫助別人的時候,我們也會變得更有同理心。相反,如果身邊人都是冷漠的,我們很容易會受其影響,對於需要幫助的人坐視不理。
克里夫蘭州大學約翰威爾森曾經進行一個研究,他將參加者分為兩組,並安排參加者和一位由工作人員假扮的參加者留在房間中。接着,另一位由工作人員假扮的參加者在旁邊房間慘叫一聲,並高呼:「天呀!我的腿很痛,我的腿好像斷了。」大家試想一下,究竟會有多少人聽到這樣的慘叫聲後會主動施出援手呢?
針對其中一組參加者,房間中由工作人員假扮的參加者聽到慘叫聲後會顯得十分緊張,馬上作狀衝往另一間房間提供協助。相反,針對另一組參加者,工作人員聽到旁邊房間發出慘叫聲後視若無睹,彷彿沒有事情發生的樣子。結果,第一組參加者,即是另一位參加者主動願意提供協助的小組,參加者普遍會極為殷切地 (超過90% )主動為他人提供協助,而另一組參加者只有約一半的機會提供協助。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助人精神是能夠傳染的,如果我們希望在艱難時候獲得別人幫助,我們平時便要盡力幫助別人,在社會上建立起一種助人文化。文化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可得的,而是需要通過大家努力互相感染,成為一種牢固的人民風貌。在街上,我們看見一個醉酒佬,是否願意主動向他們查詢有沒有能夠協助的地方呢?在街上,如果我們看見一位小朋友丟失了媽媽,我們會否主動停下腳步,協助小朋友呢?如果我們看見有露宿者在街頭瑟縮,我們會否主動為他們提供食物呢?大家不妨深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