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章】如果你不喜歡我,這說明你和我相處的時間還不夠多

188

1967年,美國俄勒岡州大學一門關於說話技巧課程中,出現了一位十分神秘的學生。這位學生由頭到腳都被黑布包着,其他學生在整整兩個月課程中都不能看清楚這個神秘人的樣子。偶然幸運的話,學生們能夠透過黑布中少少罅隙看到那神秘人的雙腿。關於這個神秘人的身份,只有這課程的教授查爾斯·葛辛格知道。

根據筆者找到的資料,並沒有提到這位神秘人是否葛辛格教授故意安排在課堂中刺激學生的說話技巧,幸好這不是本文的重點。關鍵是,葛辛格教授其後表示在這兩個月課程中,可以清楚看到學生對於這位神秘人態度的轉變。起初,學生們覺得這神秘人整天用黑布包着自己,有點恐怖,也讓人有討厭感覺。但隨着日子一天天過去,學生和這位神秘人相處時間越多,他們漸漸對於神秘人態度有所改變,最後甚至變得友好。史丹福大學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札杭茲認為這現象就如「日久生情」情況一樣,當我們接觸某東西時,起初我們對於這東西或許不太喜歡,只要我們不放棄接觸,我們和這種物品接觸越多,我們漸漸會對這物品產生喜愛感覺。筆者有個親身經驗,筆者公司營運的一個項目經常收到客戶投訴,對方項目主管經常會提出一些無理要求。即使合約期間,筆者的確有很多次希望能夠提早合約的想法。有趣的是,約滿時,筆者公司由於價錢問題不能夠繼續和這項目合作,筆者不期然有種患得患失感覺。筆者清楚明白這感覺完全不關乎合約金額問題,而是筆者在過往兩年合作過程中和這個項目產生了一點感情。

其實,日久生情這個心理現象並不少見。在印度,盲婚啞嫁的婚姻制度至今依然十分常見。子女婚事由父母指定,不少新人在結婚前也沒有見過自己的終身伴侶,他們連對方樣子、性格和喜好全不認識,又怎能和對方終老呢?事實上,印度離婚率不是特別高,甚至比美國等自由國家更低,也不見得印度的夫婦比較不和諧,不少記者訪問印度夫婦,他們表示雖然他們不能夠選擇自己的伴侶,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和伴侶產生了愛的感覺。所以說,戀愛有選擇自由是好的,但絕對不是單一路向,只要我們願意為對方花時間,不論我們本身多麼討厭對方,總能產生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