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章】劣幣驅逐良幣

357

劣幣驅逐良幣是個著名的經濟現象,意思是指兩樣名義上價值一樣,但實質價值有差異的物品在市場上同時出現,最終劣質物品將會壟斷市場,並將質素較好的物品從市場上淘汰掉。這現象出現於歐洲古時的金融市場,當時市面流通的都是由金屬製成的貨幣,由於鑄造技術不穩定,導致貨幣質素參差。同一面額的貨幣,不論質素好或差,它們起初都在市場中使用。但過了不久,有人發現市面上流通優質貨幣越來越少,劣質貨幣則越來越多,最後壟斷了市場。

經濟學家認為出現這現象的原因是,當人們發現市面上有兩種質素不一的貨幣時,他們為了保障自己,總會將較為優質的貨幣保存起來,不願使用。每個人如果都採用這方法處理的話,市面上劣質貨幣會越來越多,優質貨幣會越來越少,這就是著名的劣幣驅逐良幣理論。事實上,這理論能夠展現在生活上不同方面。在公司中,如果一些懶散的員工在公司出現,而他們獲得的報酬和勤奮的員工一樣,漸漸這些上進的員工就會覺得公司制度不公平,他們會另謀高就,或者不再那麼努力工作,最後公司上下員工都是庸碌之輩,這便是職場版的劣幣驅逐良幣。

同樣地,一個社區如果越來越多不良分子遷入,他們會導致社區的治安變差,結果原本生活在當地的良好市民會遷移到其他地方,相反不法分子找到了根據地,就會陸續遷入,最終讓這個社區變成罪惡溫床。作為管理者,當我們發現一些劣質物品出現時,我們不是應該責怪人們將好的物品收藏起來,因為這是人的天性,反而要抽出壞物品,以免他們影響對團體產生後續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