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三位著名的偉大思想家,合稱為「東方三星」,代表着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三教,今天筆者會和大家分享佛教的代表六祖惠能。六祖惠能出生於唐朝貞觀12年,也就是公元638年農曆 2月8日,話說他出生時全身充滿香氣,而且他從不喝母乳,每逢夜晚有神人會為他送上甘露作為糧食。他出生後第二天,兩位和尚來到了他家中,並替他取名字「惠能」。從此之後,惠能便一直沿用這個名字,從未改變。當他三歲的時候,他爸爸因為急病去世,從此惠能便和媽媽一起互相扶持,以打柴為生。然而,惠能自小便對佛教充滿熱情,他縱然家境貧窮,依然全心於佛學發展。有天,他希望出家成為和尚,弘揚佛法。他媽媽馬上答應了孩子要求,但他舅舅卻因為認為惠能家境貧窮,所以希望惠能能夠作出全面考慮,然後才出家,舅舅就給了惠能一個難關,他跟惠能說:「你家門口有一塊巨大石頭,如果你能夠跪拜它,而導致這塊石頭分成兩塊,那麼你就出家吧。」惠能並沒有看輕舅舅這個要求,由那天起,他每天都會跪在那塊巨石前參拜。結果有一天,天上打起雷,雷聲一響,這塊石頭被一分為二,舅父無話可說,只好讓惠能出家。從此可見,惠能從小就已經與佛結緣,而且他是一個永不放棄的人,縱然舅父請他跪拜大石,原因很可能是想嚇退惠能,但他的堅持讓上天感動,利用打雷將巨石一分為二。這故事告訴我們,不管難關有多大,只要我們不放棄,總會有神蹟出現。
獲五祖弘忍法師收為學生
弘忍法師是當時中國最著名的法師,惠能於是就前往法師所在的黃梅縣,向弘忍法師拜師。弘忍法師說:「請問你是哪裏人,你來這裏有什麼要求呢?」
惠能回答說:「弟子由嶺南新州而來,希望能夠拜你為師學佛,除此之趙並沒有其他要求。」
弘忍說:「你是嶺南人,那裡居住的都是未開化的少數民族,你能學佛嗎?」弘忍法師這樣說,明顯是想考驗一下惠能法師,看看他的回答方式。
惠能說:「人雖然有南北地區之分,但佛法並沒有南北分別。少數民族雖然和和尚有不同,但是我們都具有佛性,有什麼差別呢?」
弘忍十分滿意惠能說答案,但礙於當時社會觀念並不是這樣,不少待從正站在弘忍法師旁邊,於是他沒有多說什麼,只是接受惠能在這裡幹活,惠能被安排擔當劈柴,煮飯等工作,這苦功一做便維持八個多月。
直至八個月之後的某天,弘忍走到後院,對惠能說:「你明白我為什麼要讓你先做苦工嗎?因為我害怕有人會對你不利,所以一直沒有跟你保持親密的交流,你明白這個道理嗎?」惠能回答說:「弟子完全明白師父心意,所以我一直不敢前往佛堂,以免別人閒言。」從這個事例中,我們看見弘忍法師和惠能惺惺相惜,弘忍法師早知道惠能充滿佛根,但槍打出頭鳥,如果弘忍法師一早已經偏愛惠能,心術不正的份子必定會槍打出頭鳥,攻擊惠能。於是,弘忍法師讓惠能當一些看似辛苦而且不重要的工作,目的是讓他能夠在保護下成長。而惠能一心潛求佛法,他知道師父讓他當這些苦工是用心良苦的,他依然默默接受,可見他的毅力。
榮升六祖
有天,五祖決定尋找接班人,他就給弟子一個難題,讓他們解釋何謂佛法。結果,惠能寫下了一段千年絕句,獲得了五祖賞識,正式繼承五祖衣鉢。這句名言就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法師知道如果別人現在知道惠能承繼了自己衣鉢,由於惠能並未發展出自己勢力,必定會被有心人加害,於是他就送惠能離開佛寺,隱修一段時間,待時機成熟才重出江湖。於是,六祖惠能隱居了15年,期間他不斷進修自己,在江湖中吸取閱歷。
有天,六祖惠能來到了廣州法性寺參加印宗法師講經會。當時會場內吹氣一陣風,場地內旗幡隨風飄動,這是一個和尚說:「這是風動」。另外一位和尚說:「這是幡動」,兩者爭論不休。惠能上前說:「這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兩位心動。」六祖惠能這句說話十分有道理,如果我們將時間分為不同的點,世界上的事物的確不會動的。那麼究竟是什麼將時間點連結起來呢,這就是我們的心境。所以,究竟是風吹動幡,還是幡自己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心態。進一步說,當我們遇到逆境的時候,逆境本身是靜止的,不會對我們帶來什麼傷害,但如果我們心態負面,不管逆境多麼的微小,也會為我們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心態決定一切,這就是六祖惠能為這些和尚帶來的一點啟示。
六祖惠能宣揚佛法以簡單為主,他不會將佛法包裝成為高深的學問,而是利用簡單的對話向學生教授知識。例如有次,他向學生分享如何虛懷若谷面對人生,他就對學生說:「那些經常以為自己是王的平民百姓,最終都不會當上王。那些口中經常談佛,但內心依然執迷不悟的,這些人永遠都不是我的弟子。」他的意思是說,心態最重要,如果我們心態不好,不管我們外在如何包裝自己,終歸會有被揭穿的一日。
又有一次,一位官員請教惠能說:「弟子聽說達摩祖師當年教化梁武帝時,武帝問:『我一生建造不少寺廟,供養僧人,奉獻財物,請問我達到什麼功德呢?』達摩祖師說:「實在沒有什麼功德。」弟子不明白這個道理。」這時,六祖惠能解釋說:「你先不要懷疑達摩祖師的說話,這是因為梁武帝心存邪念,他做這些「功德」都只為自己的利益,所以不能夠將這些都視為功德。我們潛收佛法,應該將重點放在佛法身上,而不是利用佛法為自己謀求利益。」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得出六祖惠能經常會利用一些簡單的故事分享佛法。
總括而言,六祖惠能是中國其中一位最出色的思想家,他將高深的佛法利用簡單觀念表達出來,讓普通百姓也能夠參詳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