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章】不要將對手趕絕:凡爾賽和約

379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列強為了懲罰德國發動戰爭,於是對德國採取了報復性的懲罰,簽訂了不平等的《凡爾賽和約》,公開羞辱德國並需要它背負起發動戰爭的罪名。除了面子受辱外,德國還需要付出尋重的代價,包括失去了2.5萬平方英里的領土和700萬人口。列強為了防止德國再次發動戰爭,迫使它將陸軍數目縮減至10萬人,禁止德國擁有空軍、坦克及潛水艇。在賠款方面,德國需要賠償超過330億美元,對於經濟經過一戰而受重創的德國,根本上無法償還賠款。讓情況更加惡劣的是,列強在簽訂和約後初期並沒有對德國加以體諒,法國更加在德國無力償還賠款後,派兵進駐德國的魯爾工業區。

《凡爾賽和約》彷彿為德國架上了一個沉重的枷鎖,當地人民看不到希望,漸漸覺得英法為首的列強正在不斷侵害他們的利益,他們甚至開始將自己國家在一戰中的戰爭責任忘記得一干二淨,希特拉承時在德國冒起,他利用民眾不滿歐洲列強強加在德國身上的各種約束條款,迅速獲得了人民的認同,成立納粹黨,目標就是為了重拾德國的輝煌。在《凡爾賽和約》中,戰勝國對於德國強加了很多過分苛刻的條款,無疑就是將對手迫上絕路,物極必反,西方列強這樣的立場造就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事實上,英國和法國在簽定和約後,自己也覺得條約過分苛刻,於是他們對於德國日後嘗試反抗和約內容採用了綏靖政策,盡量包容,這就是為什麼希特拉掌權後馬上宣布退出為歐洲和平而設立的國際聯盟及裁軍會議,宣布擴軍讓德國軍隊數量增加三倍,並建立空軍,英法也無無強烈的反應。當對別人做出一樣東西這自己也覺得過分的時候,我們就會受到良心責備,同時對於對手做出的過分行為自然加以包容,因為我們會覺得有愧於他們在先。其後,希特拉更加將軍隊開進了本身應該是非軍事化的萊茵地區,利用民族自決的方式取得了蘇台德地區和波蘭的控制權。

英法的不斷讓步促成德國不斷擴張,希特拉最後甚至對荷蘭、比利時和法國發動閃電式攻擊,跨過了法國為了防止戰爭而建設的馬奇諾防線,迅速將法國和英國聯軍打敗,將英國趕到敦克爾克。這時候,英國和法國終於知道希特拉並不是鬧着玩的,但他們後悔已經太遲,無力回天。大家試想一下,如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法列強並沒有對於德國採用過分嚴苛的《凡爾賽和約》,德國人民也未必會感到羞辱和無助,從而支持主張極端擴張的希特拉。另一方面,如果英法等國家不是因為對於自己草擬出過分苛刻的《凡爾賽和約》而感到內疚,他們也不會對於德國違反和約內容採取忍讓態度,由於受到良心責備,他們坐視着德國的崛起,結果全世界都陷入了更大的災難當中,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凡事不要將對手逼得太盡,因為這樣不單止會讓對方喘不到氣,而且惡果最終還是會由我們自己承受。

Ben哥哥有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