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章】一個也許能夠顛覆旁觀者效應的實驗

561

我們在早前文章曾經提過旁觀者效應,它的意思是當我們認為身邊有其他人在場的時候,即使我們發現有其他人需要協助,我們心態上會認為其他人會主動提供協助,而不需要自己的協助,結果每個人都懷着這想法,最終沒有人願意伸出援手。著名的案例發生在1964年3月的美國紐約,當時紐約的治安十分差,被稱為「爛蘋果」。而Christine則是經營一間夜總會的老闆,當晚她收工的時候步行回家,期間遇到一位冷血的殺手,這位殺手看上了Christine後,在35分鐘內先後攻擊Christine3次, Christine遇害時發出的呼叫聲震撼了周圍的民居,事後警察發現在整件事件中起碼有38名目擊者,但卻沒有一人願意提供協助。結果,Christine活活被那兇手刺死,其後兇手對警察說:「Christine當時的叫聲十分大,我也多次害怕她的叫聲會引起其他人的關注,因此我曾經暫避在一旁。等了一段時間,我發現沒有人出來協助Christine,讓我有繼續下手的機會。」最後,Christine不幸在事件中失去了生命。這事引起了人們強烈反應,人們都認為案發現場附近的居民冷血無情,他們怎可能面對一位無辜受害女孩子的呼救無動於衷。事件發酵後,心理學家透過實驗說明「旁觀者效應」,也就是說出人們有互相依賴的特性,當我們發現有其他人在現場的時候,我們就會認為其他人會主動就事件提供協助,自己能夠退後一點冷眼看待事件的發展。 

延伸閱讀:別想用錢收買我!

旁觀者效應讓我們有所警醒,我們需要明白自己都是社會上重要一員,我們不能夠將責任倚賴在其他人身上。或許社會教育有功,最近荷蘭哥本哈根大學進行了一個研究,工作人員分別參看了219段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英國蘭開思特和南非開普敦的閉路電視,閉路電視內容涉及一些爭吵和襲擊事件。工作人員細心分析每一段影片中除了攻擊者外,其他旁觀者的反應。結果有點讓人訝異,他們發現影片中有90%的案例中會有目擊者主動參與調停,以幫助在事件中的弱者。而且,他們發現如果目擊者越多,主動提供協助的人就會越多。研究領導理查得菲爾波特教授說:「這個研究是跨國家進行的,這證明目擊者願意提供協助是人們的主流作風。旁觀者的參與比我們想像的多,這是一個讓我們感到欣慰的訊號。」而在研究中發現,目擊者主要在事件中提供協助包括: 

一:利用身體語言讓施襲者先冷靜下來; 

二:極力分開施襲者和被虐者; 

三:主動安慰被虐者; 

這個研究對於我們來說的確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我們知道當自己遇到一些不幸事情時,在場目擊者很大機會會為自己提供協助。筆者分析這現象其實和旁觀者效應不是完全抵觸和矛盾的。大家回想一下1963年發生的那件慘劇,當時雖然有38名目擊者在附近,但這些目擊者是互相不知道其他目擊者是否會採取行動,因為他們不是待左相同的房子裡,由於訊息不足,他們只是想像其他人會提供協助,因此產生互相依賴的感覺,認為自己不需要提供協助。如果目擊者都在同一位置,大家清楚知道其他目擊者的反應,他們就會更容易掌握事件的發展,當他們知道其他人不願意協助的時候,勇者自然會挺身而出,提供協助。這個實驗中也指出,當在場的目擊者數目越多,願意提供協助的目擊者數目也會越多。 

Ben哥哥有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