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四人一組,參加者互不相識,實驗過程中也不能交流。實驗開始時,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這個實驗分為六個回合,每個回合中,每位參加者會獲得$3,他們需要決定自己如何分配這$3 ,包括自己保存這$3 ,或者將部份金額貢獻給團隊。如果參加者決定將$3自己保留着,他就能夠獨佔這$3。但如果他們決定將錢貢獻給團隊,團隊中每個成員都會獲得額外$2,也就是說,如果團隊中每個成員都願意將自己$3貢獻出來,每位參加者每個回合都會獲得$8的回報。
但這實驗關鍵是,這些參加者是互不認識而且在實驗過程中不能交流,所以他們不會知道對方會否奉獻金錢,如果團隊中只有自己願意付出金錢的話,自己就會賠大本,因為自己付出了$3 ,口袋沒有餘錢,而同時卻又得不到其他成員的奉獻,可以說是「輸雙重」。在一些有明顯付出者的組別中,這些小組中有15%參加者是付出者,他們在六個回合中都把自己的錢全捐出去,他們犧牲自己的利益,為團隊其他成員帶來更多回報。而在另外一些小組則沒有明顯的付出者,參加者都從自己利益出發。大家先猜想一下,那組參加者平均會獲得較高的回報呢?
結果發現,有持續付出者的小組,經過六個回合後平均獲得的總回報比沒有付出者的團隊成員高出26% ,這可見團隊中擁有付出者能夠帶動團隊其他成員樂於付出,導致大家回報增加。實驗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起初只有付出者勇於付出,其他參加者都會抱着自私心態,有的會將全部金額保留,有的只會將少數金額貢獻出來。但經歷一至兩個回合後,他們發現團隊中有人願意無償地付出,他們也能夠感受到付出者付出對於整個團隊的回報有所增加,即使在未能見面和溝通的情況下,一種默契慢慢建立起來,大家都願意付出,以得到更高回報。
從這個實驗中,我們明白付出者起初的出發點不一定是為了自身利益,但他們的行為卻能夠鼓動團隊其他成員付出,將奉獻力量擴大,讓團隊能夠做到更多成就,最終得到果效。當我們為團隊付出的時候,我們不用計較別人是否能夠理解我們的行為,因為從這實驗中,我們知道付出是有感染力的,只要我們持之以恆,總會看到成果。